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 题:从“首秀”“首展”看医疗领域前沿“黑科技”——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前瞻
距离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不到一周。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进博会是汇聚全世界创新的绝佳舞台。今年进博会将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不少就集中在医疗展区。
进博会“全勤生”诺和诺德将带来15款创新药品及5款注射装置,其中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注射液)将进行中国首展,这一用来医治成人2型糖尿病的创新药,一周仅需注射一次,可改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法国企业赛诺菲今年将携囊括12款潜在重磅产品的全球研发管线款免疫领域的变革性创新成果亮相。其免疫炎症领域明星产品——达必妥今年将携慢阻肺病新适应症首展。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表示,达必妥是“中国速度”的见证者。“今年9月,达必妥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此次获批先于美国,而且相较欧盟和美国,中国审批用时最短。”
今年,强生将携旗下医疗科技、创新制药两大业务的百余款创新产品亮相,明星产品展区重点展出2款“全球首发”。600平方米的展台上,还有不少通过历届进博会落地中国的明星展品。
瓦里安医疗今年进博会带来的“全球首发”,是体表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癌精准短程大分割放疗创新方案。据悉,这一放疗创新方案可以将放疗疗程从常规的5到6周缩短至1到3周,显著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从“图片”到“药盒”再到“处方单” 进博会强大“溢出效应”让创新加速落地
众多大型跨国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为何选择进博会作为其“首发”“首展”的舞台?答案是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让医疗展区的诸多展品快速完成了从“图片”到“药盒”再到“处方单”的华丽转身。
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介绍,自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以来,诺华已有近40款创新药及适应症在国内获批,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见证者。
“2020年和2021年进博会上,诺华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连续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将全球新产品、新技术加快引入国内。”李尧说。
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说,从2020年到2024年,武田在中国已经成功获批并上市了超过15款创新产品,覆盖肿瘤、消化以及罕见疾病领域,“今年我们将带来血友病B基因疗法一款新品的‘全球首秀’。”
今年是雅培连续第五年参加进博会。通过进博会这一“中国之约”,雅培展示的数百款创新生命科技中已有不少陆续落地中国市场,比如用来医治心动过缓的雅培AVEIR VR单腔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今年在中国成功获批上市并完成首批植入手术。
从展品到商品,再到重大投资及落地,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更加坚定了跨国药企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10月18日,美敦力康迪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一个集高端外科产品及设备生产制造与创新研发孵化于一体的“智造”基地和“创新”中心。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得益于进博会,美敦力加速引入并落地了众多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我们期待通过本届进博会逐步扩大中国医疗生态‘朋友圈’,与各方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
“本土创新是西门子医疗中国战略的核心部分。”“进博全勤生”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说,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与本土科创力量共同助力加速研发创新步伐,累计赋能中国企业64家,孵化相关知识产权87个,助力5家中国企业获得1.65亿元社会资本投资。
阿斯利康不断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近两年来投资超12亿美元,现在通过在无锡、泰州、青岛三大生产供应基地,向全球70多个市场出口“中国造”创新药。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以进博会为契机,阿斯利康持续助力中国创新“走出去”,自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与10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全球授权合作,累计总金额超85亿美元。
【科学报国正当时】影探生命迷踪 解码医学奥秘——走近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
【科学报国正当时】“生物制药人才的摇篮”——走近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学习追赶到并跑引领,培育航空安全“把关人”——走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
【科学报国正当时】让梦想“带电”,为祖国“发光”——走近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对外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技术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